請留意: 本課程為線上課程,請學員報名時留下「正確手機號碼」及「電子郵件信箱」以便課程資訊聯絡。
師大美術館於2020年舉辦「以樹為名藝術散策計畫」,主張「樹,是城市記憶之所繫,正如美術館,保存過往文化記憶,為未來世代述說過去的故事。」期間,我們設計了多條美術館周遭的散步導覽路線,鼓勵民眾認識師大附近社區的受保護樹、文史地標以及公共藝術作品。
21世紀的美術館,不再局限於既有的藝術展演範圍,而成為一種主動、全方位、開放性的思維,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觸媒。
現在,師大美術館正進行最後一期內裝工程,在館舍正式開放之前,我們特別與進修推廣學院合作推出城市景觀系列課程,一起發掘美術館場域之外,多元的文化與美學!
【課程目標與成果】
【課程特色】
透過課程討論引導與實際案例分享,漸進式提升對生活周遭樹木的感受與認知
從美學、景觀學、園藝學、生態學、植物學、民族學等不同學科領域角度認識及賞析樹木
【課程大綱】
第一週 - 樹木-生命的奇觀
即便在都市中,我們的生活環境裡依然有樹木存在。但是,我們對樹的了解有多少?講師從「什麼是樹木」的基本定義談起,學員將了解:樹木究竟可以活多久?又有哪些生理現象?而從文化的角度切入,這些生長狀態各有特色的樹木,又如何被不同民族賦予象徵意義和信仰意涵?
第二週 - 一棵樹的美感體驗
常聽說,看看遠方的綠葉對眼睛有放鬆效果。其實樹木除了用眼睛欣賞,還包含了豐富的觸覺、嗅覺、味覺元素。例如:樹木的果實、藥草、香氛,都帶給我們豐富的感官刺激。
除此之外,不同地區的樹,也會順應當地氣溫、濕度、地形,發展出適合的生長狀態,枝葉、花朵、果實型態都大異其趣。加以氣候特色的點綴,樹木結霜積雪、落葉紛飛、長出嫩芽的畫面,出現在不同地區的畫作中,豐富了人類的創作。講師將從不同感官體驗切入欣賞樹木的方式,並舉畫作為例,帶領學員認識畫裡的樹。
第三週 - 聚落與樹木的親密關係
生活在現代都市的我們很難想像,過去人們是多麼仰賴樹木。不論建築、交通工具、日常用品的製作,都需要木材做為原料,因此樹木是人類聚落的重要資產。
這節課,講師將透過解說不同文化中的木製品(如:蘭嶼的拼板舟),讓學員瞭解樹木與木材的特色,以及木頭對人類文明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。
第四週 - 原來我們誤解樹!迷思解密
原來,隨著樹木長大,樹幹並不是等比例長高!原來,樹冠和土地下樹根的範圍並不一樣大!這節課,講師將帶學員留意大眾媒體、一般觀念中常見的錯誤,破解我們對樹木的誤解,及傳說背後的真相。
第五週 - 實踐與樹共好的生活
現在,我們已經更了解樹木了,可以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囉!最後一節課,講師從應用層面切入,學員會了解:城市中,有哪裡可以種樹?如何創造好的空間,讓樹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?怎麼看出路樹被不當修剪,該向哪些單位反映?相信課程結束後,學員都會成為樹木真正的好朋友!
春天在都市中偶然會見到盛開的櫻花樹,吸引了周邊鄰里的民眾前來賞花,並且互道新年快樂,
也因為這樣的景象及體驗,讓很多里長和機關長官也都想要種下櫻花,希望未來也有櫻花可賞。
或許是好意,但不一定會成就美意,錯誤的種植方式恐怕難以達到原先的目的,
我們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專業,才能與樹共好。
在國際展館旁,有一排被錯誤種植及管理的樟樹,備受摧殘的姿態是否反映了當代對自然美感的忽視?
【線上課程連線】
教師自編講義,於第一堂課說明
如果您:
學歷
國立台灣大學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暨景觀學系景觀暨休憩組 碩士
國立台灣大學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系 學士
經歷
巴比倫園藝技師事務所 負責人
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景觀設計師
曾任東海大學、屏東科技大學等多間大專校院、教育機構之景觀課程講師
在景觀及園藝業界從業十年以上,目前擔任臺灣省園藝技師公會理事,
開設巴比倫園藝技師事務所,提供景觀設計、農場規劃設計及植物顧問等服務。
致力於推廣樹木相關知識及景觀美學,期望逐步提升國內的景觀品質及園藝活動的普及性。
園藝活動及體驗可以豐富生活,並且對於身心發展及保健有所助益,而且參與門檻並不高,只要有心,生活中充滿接觸植物之美的機會能讓更多人認識園藝體驗的美好。
【優惠辦法】以下限選一種
●8折
※ 續讀者:原上課編號開頭為1042,報名1043課程。本季學員報名下季課程,中間沒有間斷。
※ 已繳費但因故停止招生,報名下季課程享有續讀8折優惠,但僅能使用郵局劃撥或現場繳費,例如:學員報名1053課程已繳費但停止招生,報名1054課程,享有8折優惠。
●85折
●9折
【重要注意事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