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專訪

讀劇專題最後一堂課,迎來了最終正式的呈現演出。

 

微微陰冷的午後,當我踏進韻律教室時,已經有幾位學員提早抵達,有的在拿著劇本對戲、有的正對著半開通風的窗戶調整呼吸、拉筋暖身,即使並無走位也較無設定好的肢體動作,但是身體和聲音、心理狀態都牽連著,希望把狀態調整到最好,好好完成呈現。

 

架設好待會要錄影的DV之後,我拿起另一台相機,悄悄紀錄起教室裡或專注沉澱、或興奮期待的各色組合。

 

 

正式演出前一小時是最後的段落排練及老師給筆記的時間,也許是教室位在高樓層的關係,周圍沒有什麼遮蔽物,風時不時嗚嗚地吹,額外感受到的蕭瑟與陰沉,和劇本中某些段落的氛圍不謀而合。

 

「這句是從房間對著客廳的方向說的,所以聲音要聽起來有一段距離,要不要稍微摀著嘴巴說看看?」

 

「『……越、來、越、接、近……』,最後一句可以慢一點。」

 

「這邊是妳講到一半被她突然打斷,所以妳不能自己越講越小聲呀!哈哈哈!」

 

在這其中擁有爽朗笑聲、以幽默口吻指導的是識安老師,他適時地打斷、給學員筆記,掌握著排練進度,同時也掌握著現場的氣氛不至於非常緊張。

 

 

 

觀眾就座後,正式演出即將開始。

 

「來,同學們如果準備好,就可以開始了。」

 

隨著識安老師的指示,演員們開始緩緩唸出劇本人物背景設定,我短暫地閉上眼睛,專注在聽覺上,腦中開始想像舞台的擺設、角色的樣貌;接著,角色與角色間的對話展開,整間教室的人們彷彿漸漸聚集到同一個頻率,真摯地在此時此刻,全神貫注跟故事一起呼吸著。

 

即使沒有走位,演員也以精巧的安排更完整呈現出聲音細節(例如半摀著嘴巴,呈現從遠處喊叫的聲音),觀眾們也跟著演員漸漸深鎖起的眉頭、不可置信的表情,或懇切握住對方手的動作等,沉浸在這空間細微流轉的情感裡。

 

 

 

演出結束,大家坐在圍成一圈的椅子上,以每個人都能看到彼此的角度分享對於今天、或對於兩個月來參與這門課的心得。並不是做得「好」、做得「不好」這樣二分法去評價自己的表現,而涵蓋了無論是觀察到自己或夥伴的變化,或是重看了劇本非常多次以後,對角色說出某句話時的心理狀態有了新的理解,於是選擇了新的詮釋方式等等──每一個人的學習內化、表現運用的方式都是獨特的,因此這樣的分享也非常珍貴;也像識安老師說的「表演沒有標準答案」,也許可能會令人感到沒有安全感,但這代表著無限種可能、無限種選擇,當下的選擇就是屬於你的答案,而我們必須對生活、對人保持興趣,好好生活,因為生活都是表演的養分。這就是表演令人著迷的地方之一吧!

 

 

回想起第一堂課時,識安老師用「自我介紹」帶了一個和專注力有關的活動,那時學員們大部分彼此不熟悉,氣氛顯得稍微生疏;但時隔兩個月,在一次次的練習、排演之下,好像已經生出了學習的「革命情感」,大家一起經歷了一場挖掘自我潛力的革命、探索表演世界的革命,關於表演、關於自己,學員們都有所收穫。

 

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學員離開前充滿期待的說著:「老師之後應該還會開進階課吧!我們要再一起當同學喔!」關於表演,關於戲劇,還有很多的面向能夠探索、學習,期待未來課堂上再見,再一起遇到「新的發生、新的發現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