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莊子》的文字中,看見自己的人生風景
我們總在追問: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?
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,該如何安放一顆被現實牽引的心?
《莊子》不是遠在古代的哲學高塔,而是穿越千年,依然能貼近你我生活的智慧之書。那一則則寓言、一句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語,其實早已藏著對人生深刻的理解與溫柔的提點。
讀莊子,不只是讀一部古書,而是一次心靈的練習。讓我們在閱讀與分享之間,回望自己的經歷、重新定義人生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。
不是要找到標準答案,而是願意一起提問,一起感受。
在莊子的筆下,人生的風景將悄悄展開,邀你一同走進。
【課程特色】
有原典、有脈絡|循序漸進解讀經文,掌握莊子思想的深層架構
有思辨、有對話|從課文延伸到人生,邀請學員思考自身處境與觀點
有抄寫、有沉澱|以筆書心,抄寫原典段落,在書寫中體會文字之美
有感受、有共鳴|透過課堂分享與生活經驗書寫,連結哲理與日常
有自由、有逍遙|讓莊子的智慧成為生命的提燈,照見更多可能的方向
【課程目標】
【課程內容】
一、厲風濟 — 莊子的自我反思
「地籟」可說是莊子最重要的哲學理念,而「厲風濟,則眾竅為虛」則是所有存在事物無法逃避的真理。
那麼,莊子如何看待自己這樣的言論呢?比起儒家、墨家的說法,莊子自認見解高人一等嗎?本週將介紹莊子對自我見解的反思,藉此可以一窺莊子思考的周全、高明處。
二、夢與覺 — 人究竟知道什麼
「莊周夢蝶」的小故事極其著迷,而這段文字實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延續「環中」的概念,莊子藉「睡夢與覺醒」這一極其平常的生命經驗,深刻發掘「惡乎知」的概念,並為之後討論「生vs死」及「生存於現實」兩條思考路線打下基礎。夢與覺,不僅內容引人遐想,更是莊子承上啟下的重要論題。
三、生死的界線
死亡是人生無可迴避的課題,面對死亡的未知,給人帶來深刻的恐懼。
在「惡乎知」的概念基礎上,生死的界線能打破嗎?打破之後又該如何看待生死呢?藉「地籟」的概念,莊子為讀者提供了另一條思考的可能路徑。
四、形體的變化
「生老病死」的說法中,病在老之後,往往藉形體的變異呈現。
病變使讓不開心,這是生物本能;而這如果是無可避免的過程,莊子會給出什麼樣的看待建議呢?小大、是非若能跳脫,病變、死亡或許也能如是觀之。
五、長生與養形?
地籟終將結束,莊子藉此概念安頓對待生命過程的理解。
然而,或許是這樣的說法太直接、讓人椎心,又或許是這樣的解釋讓人有不甘,莊子的後學試圖提出另一套看待生命的方法——養形、長生。這套見解也深刻影響了後人的觀點,本次上課將深入淺出地介紹莊子及其後學思考的差別與曲折。
六、環中的實踐(一) — 庖丁解牛
深刻理解生命終將如地籟般結束,回過頭來好好把握當下,是莊子思想中的另一重要主軸。
承襲「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」的觀點,莊子藉「庖丁解牛」為例,說明一個人可以如何得其環中地應對現實世界的工作及變化。並藉「坐忘」之說,深刻捻出實踐的工夫。本週上課將介紹莊子積極應對現實生活的見解。
七、環中的實踐(二) — 心齋
「心齋」與「坐忘」,都是莊子提供應對現實世界的做法,可以說是實踐「得其環中」的具體作法。
這樣的做法,如何落實於現實世界?更具體地說,如何實踐於動輒得咎小命不保的殘酷現實中?莊子藉「心齋」之說,提供了具體的例子給讀者參考。
八、走入真實世界(一)— 命與義
莊子說「天下有大戒二,其一命也,其一義也。」命與義,是現實人生無可迴避的課題。
「命」意味著先天的限制,「義」指涉了人群世界的是是非非。若還要生存於世界中,如何得其環中地面對這兩個重要課題,莊子給出了清楚而辯證地回答。
九、走入真實世界(二)— 成材與不材
成材,為人所用,則不免於犧牲生命,「神人以此不材」,這是莊子在〈大宗師〉中的提醒。
莊子的後學,對成材與否則另有見解,並藉莊子之口,在〈山木〉篇中給出「處乎材與不材之間」的建議。
走入現實世界,究竟該如看待、理解「是否露才揚己」的問題呢?畢竟這牽涉了赤裸裸的生存選擇。本週課程將深入討論此一主題。
十、殘疾人的啟示—〈德充符〉諸兀者
內七篇的〈德充符〉中,莊子讓比例驚人的殘疾之人接連出場。殘疾或來自於後天刑罰的懲處,或來自先天生長的不同於常人。總之,迥異於儒家老生常談之「君子」。
以如此形象的人物作為主角,有什麼象徵意義呢?莊子究竟想藉此說明什麼呢?從單獨的篇章看,又或連貫內七篇主題理解,均有深刻的意涵值得更近一步地認識。本週課程將深入此一主題,發掘莊子可能的想法。
十一、古之真人
「大宗師」作為篇名,顧名思義,顯然是指具有超乎常人能耐者。這樣的人,又或可以「真人」稱呼之。
莊子在本篇中,要言不煩地對「古之真人」做出描述,可以視為對內七篇中的各個重要概念做出小結。對莊子的深刻認識,又或誤解,均可由這些說法中得出,本週將深入討論這些不同的見解。
十二、四門示相 —〈應帝王〉
戰國中晚期,也就是莊子生存的時代,各國統治者紛紛稱王,游說之士縱橫國際。面對這樣的現實世界,莊子能置身事外嗎?
在〈應帝王〉中,莊子藉壺子應對神巫季咸的故事,將「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」的概念發揮到極致。故事迷人,寓意更深刻。莊子究竟如何看待應對現實,藉「四門示相」的故事,我們可以有不同過往理解的收穫。
讓思想落地,讓自由可感
這是一場走進莊子、回望人生的旅程。
在文字與對話中,我們學著放下成見、打開心念,找回屬於自己的自在與節奏。願這趟閱讀,不只通往哲理,也照亮你我的日常。
上課教材於第一堂上課時統一購買,
費用約300元,老師將於第一堂課做說明。
【學歷】
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博士
【現職】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共同教育委員會國文教育組 兼任助理教授
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
國立清華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
【優惠辦法】以下限選一種
●8折
※ 續讀者:原上課編號開頭為1042,報名1043課程。本季學員報名下季課程,中間沒有間斷。
※ 已繳費但因故停止招生,報名下季課程享有續讀8折優惠,但僅能使用郵局劃撥或現場繳費,例如:學員報名1053課程已繳費但停止招生,報名1054課程,享有8折優惠。
●85折
●9折
【重要注意事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