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坡所處的時代,以及他的人生,因為黨爭的關係,充滿許多變動和不定,因此東坡在人生大起大落之時,不斷地自我療癒、自我成長,最後發展出自己的「蘇氏哲學」,讓他能夠情緒穩定、樂觀豁達的面對紛擾。
這套哲學,其實也同樣適合在充滿焦慮不安、變動與不確定性的現代。如果你覺得需要一個深呼吸的角落,或是想找一個安心的方法,或是想得到一些生活的感動,那麼不妨一起來共讀蘇東坡。
【課程目標】
從「蘇氏哲學」中學會面對紛擾的終極心法,不糾結得失。
從「蘇氏美學」中學會活在當下,在平凡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美。
從「蘇氏深情」中,找到人生本是有真情,學會珍惜,但不痴迷。
【課程大綱】
相信自己不內耗:〈卜算子〉
在歷經「烏臺詩案」之後,東坡可以說是鬼門關前走一遭,但這樣大的挫折,沒有讓他改變內心的想法,他依然堅定相信某些真理是對的,不自我懷疑和沮喪。這樣的精神在〈卜算子〉中深刻的呈現,讓他能夠度過初到黃州那段孤獨難熬的時光。
情緒穩定的妙方—關注自己,了解「外物不可必」:〈定風波〉(「莫聽穿林打葉聲」、「常羨人間琢玉郎」)、〈臨江仙〉(一別都門三改火)
所謂保持「情緒穩定」並非「沒有情緒」,即便樂觀豁達如東坡,也會有情緒,但是他能學會一件事:「接受」,外在事物有很多是不確定、不可靠的,那為什麼要一直隨之起舞影響心情呢?其實應該要回歸到自己,讓自己用舒適的方法面對困頓,甚至,換個角度看,很多紛擾根本不是紛擾。
AI為什麼難以取代詩人:〈八声甘州〉(有情風萬里卷潮來)、〈水調歌頭〉(明月幾時有)
蘇軾雖然樂觀豁達,但不表示他什麼事都不在乎,相反的,他是個深情之人,也能用心體會人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。也正因為有深情、善感的心,所以看待萬物,也一樣能染上情意,寫出許多絕妙好詩詞,這一點,無法體會情感的AI,是不能取代的。因此,我們似乎也不用太焦慮AI容易取代人的這件事。
逃避不是不作為,只是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:〈行香子〉(清夜無塵)、〈臨江仙〉(夜飲東坡醒復醉)
東坡常在作品裡,表達出對自由與閒適生活的嚮往,他也非常欣賞陶淵明,但卻從未真正辭官歸隱。東坡從未忘記自己做官的責任與道義是什麼,但有時候也會想逃避一下,藉由對自由閒適的生活想像,給自己一點心靈的慰藉。
※將依學員程度調整課程內容※
【線上課程說明】
本課程為線上同步教學,全程使用 Google Meet軟體,請學員確保以下設備
任選一種有視訊鏡頭的設備裝置:個人電腦、筆記型電腦、平板電腦。
重要課程資訊將在開課前三天透過E-Mail或手機簡訊通知,請務必提供正確的信箱和手機號碼,以確保接收到相關通知。
為了上課點名,請同學以「中文姓名本名」為暱稱。
【研習期滿】
結業後,可自行上網下載本校進修推廣學院非學分班修讀證明。
下載步驟 : https://www.sce.ntnu.edu.tw/home/news/detail.php?20201208-173541
(若需申請繳費收據,請於結業前來電,並留下可收取掛號信的地址,以確保收件,謝謝!)
教師自編教材,以電子檔提供。
對文學有興趣的一般大眾
喜歡蘇東坡的人
想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療癒的人
【現職】
【學歷】
【專長】
【著作】
這些年,在詞的研究與教學中,除了發現詞自有一種深刻迴環之美,且更容易感染人心之外,也發現其實喜歡詞的人比我想像中多。因為期望能夠繼續將詞的價值推廣出去,增加更多的愛好者,所以之前出版了《宋詞背後的秘密》這本書,用科普的方式推廣跟詞有關的知識和賞析。
很榮幸的,這本書曾登上金石堂、誠品等文學類圖書排行榜,並在誠品排行榜上曾維持半年之久。也曾受邀於「獨讀.微課堂」,在微信上開設五十分鐘的小課堂,介紹書中有關詞的知識和作品賞析,獲得許多聽眾迴響。後來也受大愛電視台「人文講堂」節目之邀請,以「你的文字也可以很宋詞」為題演講。以及受邀POP RADIO、中廣、范可欽的異想世界等廣播節目,分享詞中有趣的故事。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推廣詞的美好。
【優惠辦法】以下限選一種
●8折
※ 續讀者:原上課編號開頭為1042,報名1043課程。本季學員報名下季課程,中間沒有間斷。
※ 已繳費但因故停止招生,報名下季課程享有續讀8折優惠,但僅能使用郵局劃撥或現場繳費,例如:學員報名1053課程已繳費但停止招生,報名1054課程,享有8折優惠。
●85折
●9折
【重要注意事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