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專訪

 

「學畫,學美,是什麼時間開始都可以」,這是我在旁觀察著王瓊麗老師這幾年教書、談美的學習,談生活經驗,直到昨天訪談完找到的結論。


瓊麗老師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,從師大人文中心到進修推廣學院,在教學素描、油畫、壓克力、人體素描等課程已經18年了,不難想像在不間斷的教書日子中會有多少老師與學生的故事,會有多少同學因為學畫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,觀看自己、觀看自然、觀看生活之美的角度會有多不同。

 

 

「學畫的人實在太幸福了。」


第一個是審美觀的改變,以及色彩的敏銳度。在學畫的時候,是在學習色彩、構圖,也因為學畫開始學會觀察,直覺的就會張大眼睛。老師笑說有學生跟他分享,他以前泡溫泉的時候都覺得很無聊,但現在會觀察水波的變化,非常的忙碌,這樣小細微的改變就是學習畫畫帶來的,很多大自然或生活中的美,都會安安靜靜的進到心裡來,然後透過手畫出來。

 

 

 

但除了感性美學上的改變外, 大家都不知道這也包含著理性的思考。瓊麗老師說這會影響做事的態度,不要認為美學的練習與創作只是在表現自我,是很隨興的,因為作畫時會專注,以及下筆前的構圖策略、用色的調度是非常有步驟條理的。

 

 

畫畫,拓展內外圈的邊界

 

 

「我學畫的時候,我爸爸那時候買了一台單眼相機給我,我就開始到處拍,作為我的創作素材」。因為相機,長年的練習美感構圖,從不間斷。


瓊麗老師說這幾年為了創作跟教學,自己都要不斷的下苦功,不管是去到各地如九寨溝取景,去看苗族的傳統服飾跟感受當地人文,或者是在嘗試新的顏料或創作手法,這都是需要耗費能量。

 

這些創作或教學的成就感,以及跟同學們間像朋友般的互動,都是非常珍貴的。因為畫畫不只是在畫布前,向外圈走去,跟更多同好者交談,走遠一點,看得更美一點。


有一次看見老師上課時被同學們全部包圍著,原來是在改畫,我這次特別問老師,改畫是非常困難的,不知道老師是怎麼辦到的?


老師笑說,她的素描底子很深厚!在就讀師大美術系大一時,有長達半年的時間,中午就不吃飯,只買兩個饅頭,一個拿來吃,一個拿來畫,就這樣練習素描,由於在美術系遇到非常多的恩師。而改畫,就像在手術房開刀一樣,要知道這一刀要下在哪裡,於是構圖色彩要非常的明確。

 

 


畫畫是「在一起的藝術」

 

最後我們聊到了學畫的好處,其中有一個是感情的交流。學畫的時候會帶動家人或朋友的參與。

 

學畫不只是自己,是往內觀看自己,安靜跟自己相處,是自我實現、是自我完成,學畫時也是往外,打開五感,走到外面去觀看大自然的變化,跟喜歡畫畫的朋友來個畫畫一日遊,多看一點、多畫一些。
寫到這裡,我才發現原來,畫畫是「在一起的藝術」,跟自然好好的在一起,跟自己珍惜的人在一起,也跟自己好好的在一起。

 

 


我媽媽也是學畫的,在家裡畫畫的時候會在客廳,於是大家都會看她不斷的思考、下筆,練習顏色的搭配跟調濃淡,一片花瓣、一片葉子、一條魚,就有可能畫個100次以上。然後家中的小孫女會湊到阿嬤身邊去,誇阿嬤畫得真好,小孫女也拿著畫筆,要畫個兩筆。


畫完之後,媽媽會把作品拿給我們分享,告訴我們她覺得哪裡好看,哪裡還要更加強,之後就會把得意之作裱框起來,掛在客廳最明顯之處,讓我們每天都看得到。


學畫的人是幸福的,我相信這句話,也讓周邊的人幸福著。

 

 

照片提供/王瓊麗老師   撰文採訪/RuRu